美國股市 #1:美股投資環境改變,從3低變成3高,市場正進行激烈的類股輪動,要小心高成長股掉下來的刀子

 最近美股雖然持續上漲,但漲的產業已經跟前十年很不一樣了,過往市場的最愛:高成長科技股,像是雲端,網路,從去年11月以來紛紛破底,其實去年高成長科技股經歷三次這種劇烈修正,或許這次又是個好的買點? 

是不是好買點,還是必須要看投資環境,在2021年以前,我們面對多次的利率上升,高科技成長股有下殺但最後都會反彈甚至創新高,這次應該也會一樣吧?


從2010-2020年後金融海嘯時代,是高成長股的時代,特別是網路跟雲端,可說是無腦買,有修正買進放一年都會賺錢。原因可分為基本面跟總體經濟面,基本面大家都很熟悉,網路技術大幅成熟,成為我們生活最大的部分,沒手機沒網路比沒食物吃沒水喝更嚴重,所以看到FANG,FAANG,FAAMG,SaaS,還有半導體,營收一直往上,股價無腦瘋狂上漲,這些公司是有基本面。


總體經濟面也是Favor這些高成長股,金融海嘯後,FED推出QE1,QE2,無限QE等等,最大的原因就是私部門在去槓桿,消費力道不強,所以經濟低成長,只有FED有能力擴張資產負債表,所以FED丟錢到實體經濟,希望刺激成長跟通膨,但故事大家都知道,2010年代是低成長低通膨,所以FED低利率,就是3低環境。


現在來看,2010-2019年因為私部門去槓桿,大量QE無法刺激總體需求大增,所以總體經濟變低成長,因此高成長變成稀缺,所以投資人湧入高成長科技股,低成長遭成低膨膨,這期間我們經歷1-2%的舒服通膨狀態,所以FED不用急著升息,維持低利率,低利率環境就斷高成長股有利,所以3低環境造成了科技股的正向循環。


但現在,投資環境開始在改變,疫情過後,供應鏈遭到破壞,這是大家知道的是,造成的結果是總體供給的短缺,這是在2010-2019年未發生過的事情,也是我們過去20年未遇到過的事情,但疫情過後,供給結構性的破壞,經濟學就是供給跟需求兩條線,當供給有結構性短缺時,就發生下圖的狀況:



 

供給曲線結構性上調,造成的就是價格結構性往上,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通膨暴衝的情況,美國CPI年增暴衝到6.8%,這是過去30年來我們未遇過的數字,也就是過去30年出生的人沒看過的,上次到這數字是1980年,簡單說現在的通膨是我們這一代未遇過的。


當然,供給端可能改善,雖然講了一年,但不能排除這可能,且隨著生活正常化,供給也可能正常化,所以有可能供給端結構性往下。但別忘記還有需求,供給拉高了通膨的天花板,但需求決定通膨的地板。如果需求無法跟上,供給改善,自然會回到了過去十年的均衡點。


疫情發生後,需求瞬間往下,但政府強力金援,使得需求沒有遭到太大破壞,而且,美國的消費者目前的財務體質跟潛在消費力道,是過去20年最強的。首先,美國家戶債務占GDP是75%,2008年是100%。




另外,美國償債占收入比重是過去30年最低,房貸負擔甚至是歷史低點,也就是說現在美國人償債能力超強,沒甚麼債務負擔。

接下來,美國家戶財富占GDP比重是歷史新高,美國人沒這麼有錢過啊!


 
不過上面這張圖有可能都集中在有錢人,財富不均,但我們看告勞工的報酬:



勞工報酬占GDP比重也在增加,特看到的是在疫情過後,因為缺工,雇主只能調薪找人。這也就是說美國一般民眾的薪資水準也是好轉的。


這幾張圖可以看出,現在美國私部門的財務狀況,比2010-2019年要好,再也不用去槓桿了,又遇到加薪,消費者可支配所得變多,也因此,消費力道很強,這反應到美國的零售銷售數據,去年有一段因為基期關係,YoY有暴衝,但開始和緩後,零售銷售年增率連續6個月在10%以上,甚至到了10月-11月已經算高基期了,還是可以維持到18%。



 也因此,我們可能會看到總體需求結構性的往上,2010-2019年,美國零售銷售YoY平均約3%,未來,我們可能會看到5%以上的均值,這就是總體需求結構性往上。


回到經濟學那兩條線,供給跟需求同步往上,造成的就是價格結構性往上,就算供給有往下走,但美國消費的力道與過去10年不同,需求曲線往上,就決定了價格的地板,簡單說,2010-2019年的1-2%低通膨,不太容易看見了,大通膨時代來臨,要習慣3-4%的通膨了。


高成長,高通膨,就決定了高利率,利率勢必走高,所以我們看到FED即將加速升息,下面這張圖,就不會在看到了




 

那些說通膨今年將放緩,FED就不會這麼鷹派的人,都是在安慰自己,就算通膨放緩,今年也是高通膨,可以看看下圖:



 

簡單數學運算,CPI月增率如果是過去40年的平均的話,年底美國的CPI是4%左右,還是高通膨啊!MoM要回到2010-2019年的平均,才有可能掉到2%,但這可能性大嗎?


然後低利率在現在這環境也不合理,疫情發生前,10年債的利率是2%,最高3%,現在是1.7%,在我以上的分析後,1.7%合理嗎?實質利率更誇張,疫情前還在0%,最高1%左右,現在-0.85%,這更不合理。


這篇有點長了,我想停在這,結論是,我們面對的投資環境,將從3低變成3高,高成長,高通膨,高利率,這情況完全對高科技成長股不利,如果還是依照疫情前10年的無腦買科技股,將會變得很危險。目前還是很多人有這種慣性,是該調整的時候。股市還是有可能往上,因為我們不是停滯性通膨,但在配置上應該要先打散一點,而非一股腦地買高成長科技股,現在接刀子很危險,看看ARKK盤了一個月還是破底,成長股也不是都死光光,還有很多產業有高成長的公司,評價可能合理一些。太過重壓科技股,會蠻危險的。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美國股市 #4: 美股泡沫破滅還沒走完

友情贊助:CPI 7.5%後該怎麼辦?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 (嗎 ) ??

關於我與這個部落格